精品项目

冠军同队!普通人当主攻,首届气排球大奖赛太燃了

当沙排前世界冠军徐林胤的扣球与外企白领程琦的托球精准衔接,当前女排国手秦思宇的拦网与社区阿姨的传球形成默契配合,2025 首届上海市气排球大奖赛的赛场彻底打破了专业与业余的边界。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的健身中心里,34 支代表队的近 320 名选手用 53 场对决证明:气排球的赛场,人人都能当主攻。

这场沪上首次以 "大奖赛" 规格举办的群众性赛事,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不同年龄、不同职业的爱好者。选手名单里,既有 "60 后" 退休教师,也有 "00 后" 在校学生;有陆家嘴的金融白领、张江的 "码农",也有守护城市的公安干警、医护人员。而最令人动容的组合,当属飞悦俱乐部队 —— 沙排前世界冠军徐林胤、前女排国手秦思宇坐镇队内,队长却是每天挤地铁上下班的外企职员程琦。"队伍选我当队长,就是要凸显气排球的群众性根基。" 程琦擦着汗水笑道,这份普通人与冠军并肩的荣光,让他每周雷打不动的夜训有了更特别的意义。

气排球何以让普通人敢与冠军同场?答案藏在它亲民的基因里。相较于传统排球,气排球质地柔软如海绵,即便初学者误打在身上也毫无痛感;球网比标准排球网低 30 公分,踮脚就能完成拦网;场地仅相当于半个篮球场大小,小区空地、学校操场支起网就能开赛。程琦的经历很有代表性:他从小热爱排球却因担心受伤放弃专业训练,工作后重拾气排球,"十分钟就能上手,再也不怕扣球失误摔跟头"。如今他不仅和徐林胤搭档斩获全运会群众组季军,更在本次大奖赛混合组决赛中担纲主攻,打出多记关键得分。

冠军同队!普通人当主攻,首届气排球大奖赛太燃了

在排球国际级裁判王骏眼中,气排球的走红绝非偶然。"这项运动隔着网不接触身体,男女能同场竞技,完美平衡了竞技性与安全性。" 他所在的上海外国语大学,气排球课早已是 "爆款课程"—— 从前怕发球手疼的女生,如今敢果断起跳扣球;原本觉得 "运动与己无关" 的教职工,成了球场常客。这所设立了气排球训练基地的高校,不仅两次拿下市教职工比赛冠军,更成了全市爱好者的交流乐园,见证着 "人人都是排球女将" 的生动场景。

更难得的是,这场业余赛事里藏着不输专业的严谨。主办方请来具备国际赛事执法经验的裁判员、国内权威规则专家,甚至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的技术官员坐镇,从分组循环到交叉淘汰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准规范。秦思宇对此深有感触:"退役后教小区阿姨打球时,总有人问 ' 我们打的算不算真排球 ',现在这样的赛事就是最好的回答 —— 业余选手也配得上专业保障。" 她如今的生活里,一半是带社区居民练球的烟火气,一半是赛场上与队友并肩的热血,正如她所说:"以前拼奖牌,现在拼笑脸,同样值得全力以赴。"

赛事背后,是上海气排球十年间的蓬勃生长。全市 220 片气排球场中,许多是居民自发 "造" 出来的:退休老师凑钱买网买球,空地变球场;街道主动加装灯光护栏,居委会贴通知组织活动。数据更具说服力:上海气排球参与人口达 18.7 万,占全市排球人口的 42%,其中女性参与者比例高达 54%,每周至少打一次的活跃玩家超 4 万人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无数人因排球重获的生活节奏 —— 退休阿姨在这里找到归属感,年轻白领借此释放压力,亲子间多了共同的运动话题。

闭幕式上,当飞悦俱乐部队捧起混合组冠军奖杯时,程琦与徐林胤、秦思宇紧紧相拥。奖杯的光芒里,既有世界冠军的专业底蕴,更有普通人的热爱与坚持。主办方已经规划好了更广阔的蓝图:未来将增设校园组、公开组,配套趣味体验和技能教学,让这场全民健身嘉年华辐射整个长三角。

离场时,62 岁的张阿姨正对着球网练习垫球,她的手机屏保是今天与秦思宇的合影。"以前觉得冠军遥不可及,现在知道他们就在身边打球。" 她笑着将球高高抛起,尽管动作不算标准,眼神里却满是笃定 —— 在气排球的世界里,每个愿意上场的人,都是自己的主攻手。

彩神,彩神vl,彩神vll购彩,彩神vl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