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动态

红海湾再逐浪!十五运帆船第二阶段汕尾开赛

10 月 24 日清晨,汕尾红海湾的海平面上晨光初照,数十艘帆船扬起白帆如利剑般划破碧波 —— 第十五届全运会帆船项目第二阶段比赛在此正式开赛,17 支代表队的 134 名晋级选手接过竞技接力棒,在这片被誉为 “粤东麒麟角” 的海域展开奖牌争夺战。从第一阶段脱颖而出的健儿们,正以更昂扬的姿态续写 “乘风破浪” 的竞技篇章。

作为国内帆船运动的顶级赛场,红海湾当日的海况尽显专业特质:平均风速稳定在 5 级左右,澄澈的海水能见度达 10 米以上,契合帆船赛事对风力与水质的严苛要求。在三个分区赛场内,不同项目的比拼同步上演:男子 49 人级双体船凭借灵活船体在浪涛间穿梭,上海队汪鑫 / 戚天宇组合与香港队阿辉 / 祥杰组合展开贴身较量,船舷倾斜的角度见证着对抗的激烈;女子水翼风筝板项目则上演 “贴海飞行”,上海选手李婉操控帆板在波峰浪谷间疾驰,水翼激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划出银线。混合 470 级的山东队张宇晨 / 汪超组合则稳扎稳打,通过精准调整风帆角度保持领先优势,每一个转向动作都凝聚着战术智慧。

彩神,彩神vl,彩神vll购彩,彩神vl

赛场内外,运动员的拼搏与保障团队的坚守共同构成动人图景。广东队汕尾籍选手宋猛帮在男子 49 人级赛后坦言:“家乡的海风既熟悉又充满挑战,今天几次转向时的风浪变化让战术执行难度倍增,但这正是帆船运动的魅力。” 尽管首日比赛出现小幅失误,他仍瞄准前六目标积极调整器材与心态。江苏队罗军锁在男子爱尔卡 7 级比赛后则理性复盘:“风向每半小时就有微妙变化,后续要加快战术应变速度。” 更令人动容的是澳门队陈文轩的经历,他因器材故障错过首场比拼,却凭借顽强意志完成后续赛程,“能在这样优质的海域完赛已很满足” 的感言道出了运动员的执着。

为应对海上竞技的不确定性,组委会早已布下 “安全网”。针对降温天气,赛场服务点持续供应热姜汤驱寒,12 艘救生艇在三个赛区不间断巡查,医疗团队通过实时监控系统掌握每艘赛船动态。210 名经过专项培训的志愿者分布在码头、接待中心等点位,从器材搬运到路线引导提供全链条支持,他们的身影成为红海湾畔的另一道风景。这些保障举措,正是对汕尾 “办好一个会,提升一座城” 理念的生动践行。

红海湾再逐浪!十五运帆船第二阶段汕尾开赛

赛事的魅力更在于体育与文化的交融。岸边观赛席上,当地民众自发挥舞旗帜助威,偶尔响起的英歌舞鼓点与海浪声共鸣 —— 这项国家级非遗表演已成为赛事标配,其刚劲舞姿与帆船运动的灵动形成奇妙呼应。来自内蒙古的裁判张磊坦言:“在激烈赛事中能感受到这样浓郁的地方文化,既新鲜又温暖。” 而这片海域本身就是最好的 “文化名片”:年平均 3700 小时的可利用风时、稳定的 5-6 级风速,让汕尾从 1994 年便成为广东帆板队驻地,更先后承办过亚运会、亚太锦标赛等顶级赛事,深厚底蕴在此刻尽数彰显。

随着比赛推进,赛事将在 10 月 29 日迎来首个金牌日,6 个项目的冠军将率先诞生,剩余 4 枚金牌则于 30 日决出。目前,上海、浙江等传统强队凭借第一阶段的积分优势暂居前列,但山东、广东等队伍的后劲不容小觑。红海湾的海风仍在吹拂,白帆阵列如银河铺展,这场兼具竞技强度与人文温度的海上盛宴,正书写着全运会与 “海洋运动之城” 的双向奔赴。

发表评论